中国制造业出现危机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专家在讲,经济学家在预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动荡,中国制造业出现了各种困境。按照经济学家郎咸平的观点,中国制造业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扭曲的冰火两重天。一方面,实体经济不景气,股市楼市皆低迷,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高档楼盘、豪车、高档奢侈品、高档古董艺术品却一片火爆,虚假的繁荣与实际的疲软并行其道。
2、中国制造业被进一步边缘化,产品研发和创新改造不足。中国虽然以制造业大国自居,却正在不断丧失优势,其国际话语权更趋式微,无法掌握国际市场规则中最关键的定价权,制造业的利润进一步降低。
3、税费过重、资金成本高、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各地屡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人力成本快速上升,仅有的优势也不复存在。
4、经营环境恶化,产能过剩。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下滑,外贸需求大减,导致国内的产能过剩,制造业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恶化。
针对以上问题,郎咸平提出的办法是发展“智慧产业”,由“智慧产业”来促成中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
智慧产业又被称为“第四产业”,为企业和其他产业服务。在现代发展中,智慧型产业属于金字塔最高端的高科技和高创意产业。其作用则堪比火车头,能直接拉动国民经济向前飞驶。
目前,在中国制造业结构急需调整升级的背景下,智慧型产业一改以往大工厂浓烟滚滚、机器轰鸣的粗放型工厂模式,代之以低耗能、高效率、灵活、精简为特征,成为企业降低成本、促进制造业发展的关键。以下几个例子便堪称智慧产业的代表:
1、没有工厂的制造企业——“苹果”。它生产iphone,却没有工厂。它是科技创新型产业,又提供很多售后服务,如Applestore(苹果体验店)等。它并非传统的制造业,也不是高端服务业。一部价值499美元的iPad仅仅包括33美元的制造成本,并且在中国进行代工组装(只需花8美元请富士康代工)。
2、“3D打印机”——在2011年欧洲模具展上最先出现的一种新机器。这一机器的出现,让制造零件的工作不用再敲敲打打,直接通过加盖涂层制造产品。在模具展上,3D制造商用3D打印机直接打印出锤子——金属锤头和干净的木头手柄,与传统的锤子一模一样。
3、定制检测——作为生产线最后的质量检测环节,检测设备对制造业的影响巨大。目前在国内,以北京领邦仪器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是这一领域的佼佼者,它提倡“按需定制”:100%贴近用户生产线实际需求,用创新研发的智能自动设备代替大量的质检工人,务实地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质检效率。据此,可为制造企业的检测环节降低20%~50%的整体成本,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这类创新企业多为民营企业。由于国企体制束缚,难以高效研发,而高校及研究所的研发又大多脱离市场需求,产业转化的周期太长,导致后劲不足,因此对制造业理解更深刻的仍然是数量占比最多的民企们,国家鼓励民企做研发才是重点。
纵观世界几大机床强国,日本、意大利、美国都采取过机床保护措施,政策的支持对机床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现如今,数控机床被列入国度科学技术重大专项,十八大提出的“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不表明,未来数控机床将有大发展!
20世纪60年代日本和中国机床工业处于同等水平,但此后日本颁布了4个机械工业振兴法,这极大的促进了日本机床工业的发展,1982年日本机床工业总产值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机床强国意大利也有着类似的经历,由此可见,数控机床行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的支持。在我国,《国家中长时期科学和技术进展计划概要》指出高档数字控制机床与基础制作装备是重大专项之一,政府对制造业也加大了支持力度,这些都表示在未来30年,数控机床将大有发展!
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企业面前,是抓住政策的东风走在行业的前端引领潮流,还是随大流?相信有远见的企业都会选择前者。那么数控机床企业要想赢得好彩头,该做哪些准备?机床企业应该制定以下策略:
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本
想在鞋上画一个勾很容易,但是这却并不能得到消费者的肯定,原因是什么?产品可以模仿,但品牌却不能,品牌是在用户心里一点点塑造起来的。品牌一直是中国机床最缺少的要素,中国数控机床要想走出自己的路子,必须摆脱仿造者的形象,这要从建立自己的品牌做起。正是了解到我国机床的现状,金模机床网着力于帮助机床企业进行品牌塑造及推广工作。
创新是机床企业保持竞争力的核心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提高我国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西方国家正是因为创新,走了新路子,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才会占领国际市场。数控机床厂家要想夺回市场,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行创新,研发出市场需要、客户喜欢的数控机床。
为了响应十八大的号召,金模机床网免费帮助机床企业进行线上线下推广,让企业把更多的时间和资金放在创新上!
人才是一个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二十一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企业的发展靠人才,但目前我国机床企业最大的难题是留不住人。曾经有人说,机床就是制造业中的“农业”,正是因为利润太低导致人才待遇较低,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数控机床企业要想取得大发展,必须在品牌、创新方面下足功夫,才能获得高利润,给数控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人才也能为企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国家已经为数控机床开通了“绿色通道”,未来中国数控机床行业将如何发展,最终取决于每个机床企业。
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竞争,核心是关键技术的竞争。”罗百辉指出,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就是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得很少,产品进入市场面临诸多障碍,而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中心环节。
2010年以来,机床行业的产销增速均已在40%以上。有专业分析机构预计,未来5年内机床行业复合增长率为25%~30%,中高端数控机床显然将成为增长主力。
而增长动力一方面来自于现有产品的不断升级,获得国际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来自于通过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进入国家重点支持的产品领域,形成新的增长点。
可以肯定,无论来自哪一方面,技术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时至今日,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已经被充分认知,从行业到企业,都在加大力度进行技术研发。“现在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据介绍说,“以前每一项研究的经费拨款都很少,而在‘十二五’期间,国家拨款给数控机床的研究经费总规模或将达到百亿元。”
事实上,除了资金,我们还需要时间。我国机床行业技术长期落后,在设计研发、材料工艺、零部件等方面与世界先进国家一直存在较大差距。这种长期落后造成的局面就是,国内企业宁愿花更多的价钱去购买国外产品,造成我国的中高端数控机床产业的自给率严重偏低。
而要改变现在这样的局面,至少需要数十年的积累。发展至今,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已经保持了将近10年的高速发展期,这一时期极大的丰富了行业的技术积累,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积累,“十二五”或将迎来技术创新的高峰期。
眼下,机床行业庞大的需求也是加速技术创新的催化剂。随着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带来前所未有的产业升级,对高档数控机床的要求已经相当迫切。尤其是航空航天、国防军工、核电、风电、汽车、高速城际轨道交通等装备领域的特殊材料、超薄和异形曲面零件都提出了高速、高精、多轴复合加工的要求,市场对高档数控机床的需求逐年提高。
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尽快提高我国机床行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首要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机床行业、企业纷纷创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以下是近两年来行业组建技术创新联盟的几个例子。
沈阳特种专用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沈阳特种机床联合会54家会员单位同中国科学院、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单位共同发起组建。联盟意在通过特种专用机床设计、数控机床检测、机床模具设计与加工和数字化设计等服务,促进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的技术集成,打造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公共研发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沈机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云南省机械行业协会、昆明理工大学、省机械研究设计院等16家理事单位共同签署了合作协议,组建成立了云南省高效精密数控机床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正式启动了云南省高效精密数控机床产业关键领域的技术创新战略合作。
江苏省机械工业联合会牵头推进了“江苏省数控机床工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筹建工作,参加该联盟的有省内机床工具行业重点骨干企业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大学、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济南铸造锻压机械研究所、苏州电加工机床研究所等30余家单位。全国金属成型加工机床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扬力集团当选为联盟首届理事长。
甘肃省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由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发起倡议,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兰州理工大学、甘肃省机械科学研究院、天水锻压机床有限公司、电气传动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二一三电器有限公司、兰州机床有限责任公司、天水红山试验机有限公司、星火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余家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和骨干企业,共同成立的,旨在着力提高数控机床产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技术装备以及相关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能力。
随着技术创新联盟数量的增加,技术创新联盟的组织形式也在不断创新。
近日,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与沈阳机床集团签约,拟从2010级学生中招收部分专业学生成立“沈阳机床班”,结合沈阳机床集团的人才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教育,以缩短学生到企业后的实习期,实现校企无缝接轨。
从2006年起,沈阳理工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便与沈阳机床集团开始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教学。此次签约合作成立“沈阳机床班”,是双方在技术创新联盟模式上又一新的探索和尝试。
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目的很清晰,就是要结合各自企业技术特长和优势,发挥行业技术精英力量,组建专题攻关,着眼于关键技术瓶颈,针对用户行业技术发展与关键技术难题开展技术合作,开发前沿创新技术,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
眼下,机床产业创新联盟还在稳步发展中,各地也还在不断的加快发展,希望机床产业创新联盟能够行使好其职责,将技术创新进行到底。
近日,罗克韦尔自动化收购九洲电气旗下高压变频器业务尘埃落定。当天,罗克韦尔自动化与九洲电气高压变频器业务举办了交易交割仪式,同时成立了罗克韦尔自动化控制集成(哈尔滨)有限公司。罗克韦尔显然对中国高压变频器市场势在必得。
由此不难看出,外资企业加大对中国市场份额的占领。随着本土企业的崛起,高压变频器市场竞争正在进入白热化。
国外品牌依然成主导
与罗克韦尔获得中国市场的方式一样,近年来外资品牌以收购国内品牌的方式获得市场的做法屡见不鲜。
去年,施耐德成功收购利德华福。利德华福作为国内知名高压大功率变频器企业,在行业中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其销售额堪比国际知名大品牌。施耐德对利德华福的收购将不但非常有利于其快速占领高压大功率变频器市场,而且有助于其全线产品快速占领节能领域的市场份额。
目前中国变频器市场外资品牌仍占主导地位,撼动其地位仍不是容易之事,供应商仍以外资品牌为主,占据80%的市场份额。
从品牌数量看,外资品牌已有40余个,绝大部分是中、低压变频器,少数兼有高压产品。
目前,国内低压变频器从业厂商大约有200家,从外资品牌和本土品牌的对比来看,内资品牌分为两类,一类是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并投入资源用于产品和技术开发,这类企业占内资品牌约30%,另一类则是从事仿制或OEM业务。
虽然在管理、资金、技术等方面,内资品牌存在一定差距,但近两年来,该差距正逐步缩小。若干领先的本土品牌企业,已经在产品销量、研发,以及产品质量等方面与外资品牌接近。
专家认为,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必将有一部分厂家被淘汰。同时由于变频器行业存在一定的行业壁垒,短期内难有大量新进入者,市场份额必将向生存下来的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将是必然趋势。
市场需求不断加大
高压变频市场竞争加剧主要源于国内日渐增大的市场需求。
到“十二五”期末,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或将达到121亿元。按高压变频器市场近年来的增长特性,未来几年我国高压变频器增长仍将保持在15%以上。
随着我国高压变频器本土品牌的不断发展,产品故障率不断减少,产品性价比优势明显,进口替代空间扩大,加之全球再生能源用变频器市场还有很大的升值空间,我国高压变频器的潜在市场约1200亿~1800亿元,因此高压变频器行业应用领域会更加广泛,市场也会更加活跃,未来将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高压变频器行业不断成熟。高压变频器涉及的领域非常广阔,包括电力、冶金、煤炭、石油化工等,其中电力、冶金、水泥等产业所占比重正逐年加大。
高压变频器是很多大型自动化工程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同时,高压变频器作为节能减排的主力军和急先锋,未来具有巨大市场需求。2011年,石油天然气、采矿、水泥和石化业占据国内高压变频器市场规模约50%,其中水泥业的市场规模达到12.01亿元,是四个行业中规模最大的市场,占比达16%。
这些产业多是高耗能产业,节能减排任务重大。由于高压变频器受经济周期的影响较小,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较大。在我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巨大压力下,高压变频器市场打开了升值的空间。”某生产商表示。
据介绍,目前高压变频器在风机、水泵、压缩机、轧钢机等装备中都有使用,不仅可以改善工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等,最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节能降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