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且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已到了向制造服务业延伸发展的阶段。目前,对中国的制造业巨头来说,要缩小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就要有意识地从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
《经济日报》近日将连续报道国内外制造服务业的典型案例和经验,敬请读者关注。
目前,中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总值的19.9%,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但从制造业水平来看,中国还需要加大力度改造升级。一批长期从事制造业相关领域研究的专家学者呼吁,要破解发展困局,不仅要在“制造”上花力气,还要在“服务”上动脑筋,服务将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在人们的传统概念中,制造业和服务业是相互独立的。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制造业已不再是传统的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也不再是传统的服务业。制造业和服务业间正在越来越多地互动,两者正变得越来越呈现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支持的关系。”中国工程院院士汪应洛教授介绍说,“服务逐渐渗透到生产环节的各个领域,制造业日益变得‘服务密集’,任何制造产品的生产都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制造已向服务化发展。”
西安交大的孙林岩教授认为,服务型制造摆脱了传统制造的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的形象,使其具有和以往各类制造方式显着不同的特点:在价值实现上,强调由传统的产品制造为核心,向提供具有丰富服务内涵的产品和依托产品的服务转变,直至为顾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作业方式上,由以产品为核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客户、作业者的认知和知识融合,通过有效挖掘服务制造链上的需求,实现个性化生产和服务;在组织模式上,主动参与到服务型制造网络的协作活动中;在运作模式上,强调主动性服务,主动将顾客引入产品制造、应用服务过程,主动发现顾客需求,展开针对性服务。
制造服务业不是制造业的简单延伸,而是制造业的发展,其发展趋势是制造服务业的产业化。安邦智库提出,从制造业向制造服务业发展是产业规律,制造业的发展也遵从“微笑曲线”定律——制造业的高价值部分在产业链条的两头:前端是研发、设计和创新,后端是制造服务,中间的制造部分增值越来越低。数百年来,以产品为中心的制造业正在向服务增值延伸,制造业的结构也从以产品为中心迈向以提供产品和增值服务为中心,这是制造业的历史性发展和进步。
根据安邦智库提供的跨国制造企业案例,罗尔斯·罗伊斯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商。作为波音、空客等飞机制造企业的供货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并不直接向它们出售发动机,而是以“租用服务时间”的形式出售,并承诺在对方的租用时间段内,承担一切保养、维修和服务。近年来,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又改变运营模式,扩展发动机维护、发动机租赁和发动机数据分析管理等服务,通过服务合同绑定用户,增加了服务型收入。2007年,其服务收入达到公司总收入的53.7%。
武汉理工大学SMC气动技术中心副主任胥军指出,近年来,定制化生产日益成为服务制造业的典型方式之一。美国爱默生工程公司、西格玛电气公司等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目录中,有8000多种产品,并且能以100件的最小批量进行生产,以满足客户对产品定制的要求。要实施这样的生产制造方式,就需要采用服务型制造业模式,建立海外制造基地或业务流程外包,以降低成本、提升价值链、增强产业竞争力。因此,制造服务业的一个重要模式是业务流程外包。
制造服务业的能量到底有多大?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做过一个统计,全球500强企业共涉足51个行业,其中28个属于服务业。从数量上来看,有56%的公司在从事服务业,更有两成的跨国制造业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据了解,在发达国家普遍存在两个“70%现象”,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70%,制造服务业占整个服务业比重的70%。
而在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制造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均不高。根据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裴长洪估算,目前我国金融与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只占服务业总增加值的20%左右。如果不迎头赶上,中国将在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处于劣势。
对中国的制造业巨头来说,要缩小与国际竞争对手的差距,从制造业向现代制造服务业转型是根本途径。要实现这种转型,涉及产业链延伸、业务结构调整、人员队伍调整、资源配置调整、技术重心调整、管理模式调整、强化标准管理等多个方面的复杂系统转型。中国制造业企业需要有意识地参与到这个进程中来,主动完成转型和升级。
提升“中国制造” 还须“服务”给力
[2014/7/3 16:15:48]